操作策略

只要五步驟,做好高勝率交易型態的判斷

分享

型態交易這件事,是其中一個很有用的交易方式,但在判斷型態之前,必須要有正確的認知與步驟,做好交易的事前準備是一個成熟交易人必須要做的事。

我會以五個步驟來當作濾網,過濾適合做的交易

  1. 決定交易的時間尺度
  2. 判斷趨勢
  3. 繪製供給需求區間
  4. 小區間的三角收斂、楔形
  5. 全部合在一起判斷+評估風報比

1. 決定交易的時間尺度

所謂的時間尺度,就是平常買與賣之間的時間

  • 買賣小於1天,就屬於日內交易(Day trading) -> 5mins / 15mins
  • 買賣介於7天至數週

通常會稱為中短線交易(Mid-short term trading) or 波段交易(Swing Trade) -> 4hours / 天

  • 買賣大於1年以上,會稱為中長線交易(Mid-long term trading) -> 天 / 週

這件事十分重要,必須要做對應相符合的時間尺度,才不容易被停損,例如做Swing trade卻看天/週的時間尺度,那就很容易被較大的震盪停損。

.

2. 判斷趨勢

趨勢就像是先行者,判斷在該時間尺度下,趨勢是往上還是往下,判斷趨勢的方式如下:
(1)低點越來越高、高點也越來越高 -> 趨勢向上

(2)低點越來越低、高點也越來越低 -> 趨勢向下

P.S. 有一件事很少人會提到關於趨勢線的事,如果兩個低點的間隔太遠,且成交量偏低,那就不是一個好的趨勢線,必須用其他的型態判斷方式,例如是對稱結構。

以上圖為例,圖中下方的低點連成一條線,最好是要有長下引線且帶成交量,才是一條好的趨勢線。

(在真實的市場裡,很多時候會跌破趨勢線再反彈,這是很正常的)

.

3. 繪製供給與需求區間

這件事也很重要,供給區間代表壓力、需求區間代表支撐,而且區間這個概念有一個優點,就是有容錯的空間,而不是一條線,因為股市來自市場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會出現震盪,震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
P.S. 如何繪製供給與需求區間,請看一篇文章教會你如何交易天然氣的『供給與需求區間』

以上圖為例,可以發現繪製出供給區間後

前半部碰觸到供給區間就會下跌

但後半部反而反轉向上,碰觸到供給區間後就反彈,此時的供給區間以轉變成需求區間,也就是支撐。

.

4. 小區間的三角收斂、楔形

所謂的小區間是指原本的大範圍趨勢、供給與需求區間之內有出現小範圍的型態,像是三角收斂與楔形,可以加強輔助判斷小時間級別的走勢。

以圖中的向下楔形,高機率會出現突破的走勢

真實的市場中,會像圖中先跌破向下楔形,然後再上漲,這是很正常的。一但向上突破向下楔形,高機率會有一波漲勢,就像圖中黑線的向下楔形,同理也適用各種小時間級別的型態,像是三角收斂等。

.

5. 全部合在一起判斷+評估風報比

把前面四種判斷方式重疊在一起,整合來判斷接下來可能的走勢,並加入風報比的概念,來控制整體的風險,這筆單最多虧多少?如果賺錢會賺多少?

都是在整個交易計劃裡面,『計畫你的交易,交易你的計畫』

重疊上述四個方式,判斷出接下來『上漲』的機會較大,於是可以加入風報比的概念,這個方式最主要是可以有效控制好風險,讓自己心裡有個目標價位。

以上圖為例,股價漲破向下楔形的位置後,評估停損價格在前一波的低點,或是前一波低點下方一點的位置,甚至更保守可以放在前兩波低點的位置,這沒有標準答案,我個人會放在前一波低點下方一點的位置,以防被有意停損。

上圖的風報比大約是1:2.2,正常來說會根據標的的不同,而制定不同的風報比,大致會有1:2、1:4甚至1:8以上,至少要1:2才會合理。

.

小結

型態交易最常用在大小時間級別的波段交易(Swing Trade),是一個賺取資本利得的好工具。

這個交易技巧需要經驗的累積,看到圖就可以馬上畫出來,如果畫錯會有反效果,會判斷至不對的方向,這個需要多多練習,與有經驗的人討論,畫久就會越來越熟練,變成自己交易系統的一部分。